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新生衣”百家缝
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石天兵 苏益满

  提起监狱,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高耸的大墙、森严的警卫,“好象很阴森的样子”,然而,事实上,大墙深处,同样闪耀着爱心的光芒。
  
  救命钱汇到千里之外
  “儿子,我前几天已经从手术台上下来了。手术很成功,我正在家里静养,你不用担心。说真的,这次要不是你们的警官帮忙,我恐怕很难渡过这个难关。你一定要替我好好谢谢他们,要听他们的话,好好改造,早点回到妈身边……”
  前不久,十里丰监狱八监区三分监区的服刑人员刘某收到了这封母亲写来的信。读完信后,他不禁热泪盈眶。
  原来,刘某10岁那年,父亲就因为车祸去世了。这些年来,刘母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娘儿俩一直相依为命。然而,几年前,刘某因为交友不慎,走上了邪路,后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10年徒刑,投入十里丰监狱服刑改造。
  入狱后,刘某一直放心不下远在贵州的母亲。每逢拨打亲情电话,他都要捧着电话嘘寒问暖一番。前些日子打电话时,他得到了一个噩耗:母亲因为长期操劳,积劳成疾,医生建议要立刻动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刘某家中贫困,根本无法支付这几万元的高额医药费。如今,刘母只能卧床在家,听天由命。得知母亲危在旦夕,一向孝顺的刘某如坐针毡,可身在高墙的他也无计可施。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的他,变得郁郁寡欢。
  刘某的反常情况很快引起了分监区梁警官的注意。他找到刘某,反复询问,终于让刘某说出了心里话。梁警官一方面十分同情刘母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也认为如果无法解开刘某的这个心结,将严重影响他的改造前途。
  于是,他立即向分监区领导和其他10位民警通报了这件事,并且提出捐助刘母的建议。建议立即得到了全体民警的赞同,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姜分监区长还把原本打算买房的一部分钱捐了出来。
  很快,分监区的民警们便筹集了3万多元钱,并把钱汇给了刘母。考虑到老人孤身一人患病在家,生活多有不便,分监区领导还及时联系了当地政府部门,希望他们能给刘家提供一些帮助。
  母亲得救了。不善言辞的刘某只说了一句话:“我忘不了妈妈的爱,也忘不了警官的爱。”

  回家的路费大家凑
  10月7日,十里丰监狱八监区一分监区的服刑人员肖某眼中泛着泪光,不停地向警官和同犯们鞠躬致谢。
  今年21岁的肖某是贵州人,在十里丰监狱服刑已有1年多了。今年9月10日,对肖某来说本该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这一天,他在自己的减刑裁定上签了字,这意味着再过一个多月,他就可以新生了。可是,肖某脸上却丝毫没有欣喜的表情。
  原来,肖某家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家中经济十分困难,因此在他投改以来,家人从没有来探望过他,更没有汇钱汇物。如今他新生在即,可目不识丁的父母既不可能来接他,也没有能力给他汇来回家的路费。肖某算了算,自己回家要辗转十几趟车,监狱按照规定发放的路费不够用。况且,自己的“新生衣”也没有着落。可生性倔强的肖某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向警官道难处,也不愿跟同犯说。
  不过,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还是被细心的民警发现了。在民警的再三追问下,肖某才说出了自己的难处。民警表示愿意自掏腰包帮他解决回家的路费和买衣服的费用,可肖某却说:“警官们也都有家需要照顾,都挺不容易,不能再为我花钱了。”同犯们也说要帮助他,他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大家在这里都是靠家里接济,我哪能要你们的钱。”最后,肖某执意要自己出去后再“想办法”。
  可民警和同犯们都知道,他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在这里举目无亲,出去后又能想什么办法呢?万一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怎么办?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的时候,一名服刑人员提议说:“这不又快发劳动津贴了吗?干脆,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那份拿出一点来凑给他不就行了?人多力量大。”这个建议得到了大伙的赞同,民警也认为此举可行,而且很有教育意义。
  10月7日的政治教育课上,一场“爱心捐助”开始了。服刑人员们你10块我5块,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劳动津贴;民警们也几十一百地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奖金。很快,大家就凑出了924元钱。
  面对这份包含浓浓情意的爱心款,肖某再也不能拒绝了。当得知警官将连夜为他购置回家的车票和新生的衣服时,肖某流下了热泪。
  “在我失足的时候,是政府挽救了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警官和同犯们帮助了我。明天我就要回家了,别的我无以为报,但我会把收获的这份爱心带回家,好好做人。”